【扶贫群英谱】“鸡司令”武凤江: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华丽转身
2020-07-16 16:24:25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衡东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廖婷婷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91

衡东融媒7月16日讯(融媒体记者 廖婷婷)每当村民们谈起全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时,都会纷纷伸出大拇指为本村的武凤江点赞。勤奋肯干、思维活跃、人穷志不穷,是村民们对他的印象。在家里底子薄、困难多的情况下,通过自己的努力,武凤江实现了从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华丽转身。

谈起武凤江,村支部书记陈岳林既为他命运多舛而感叹,又为他勤劳不懈的精神和担当而感慨。武凤江是2014年桔林村16组建档立卡贫困户,母亲患有风湿病和腰椎盘突出,腰部严重变形,没有劳动能力,连正常生活都需要家人的照顾和帮助。全家人的生活仅仅依靠他年迈的父亲打零工的微薄收入支撑着。因为家庭困难,2005年,武凤江初中尚未毕业就在镇上学习厨师手艺,先后在镇上的土菜馆和酒店当学徒。2014年9月,他的父亲意外从茶树上摔下,不幸去世,父亲的突然离去,对本就贫苦的家庭而言,无疑是雪上加霜。家里的经济支柱轰然倒地,母亲受此打击,神智变得时好时坏。家庭的不幸对每个人而言都是一种撕心的痛,对武凤江而言,却是人生坎途中的一次成长,他并没有因此而消沉,而是毅然扛起了家庭重担。

凭着自己多年从事厨师行业经验,武凤江发现“农村土鸡”在饭店很受欢迎,销路很好,而且精准扶贫政策对贫困户发展产业的帮扶力度也大,这使得他信心十足,决定发展生态养殖业。2015年,他采取山林放养模式尝试性饲养了500只鸡,在养殖过程中,他边养边学边摸索,积累了养殖经验和技术,养殖的土鸡也销售一空。初次尝到甜头的武凤江,他决心放手一博,计划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。

万事开头难,当武凤江想继续扩大养殖规模的时候,首先面临的就是资金困难。在驻村工作队的积极协调和帮助下,武凤江获得了5000元奖励性补贴和2万元政策性贴息贷款。2016年,武凤江利用扶贫资金将养鸡场从原来的500只扩大到了5000只。然而2016年下半年,禽流感的突袭而来,让市场行情跌至“冰点”。“当时的鸡根本卖不出去,鸡蛋也是无人问津。”武凤江回忆说。眼看着几千只鸡要出笼了,可一只也卖不出去,多养一天就要多亏一天钱,当时的武凤江只能“望鸡兴叹”。正当武凤江为销售绞尽脑汁之时,驻村工作队闻迅而至,替他当起了义务“推销员”。众人拾柴火焰高,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,养殖场的鸡几乎销售一空,实现了扭亏为盈,当年除去成本还净赚了万余元,武凤江满心欢喜。

“吃一堑长一智”。武凤江意识到,从事养殖业,单项养殖项目一次性资金投入过大风险也就大,只有分批分梯次发展养殖,才能有效防范风险。2017年,武凤江在养殖土鸡的同时,新建设了近200平米的猪栏,养殖了100余头生猪,承包了20多亩地种植了有机蔬菜,形成了种养一体的绿色生态型产业基地,并成立了衡东县山村味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,带动贫困人口20余人发展种养产业,当年实现纯收入5万多元,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。目前,武凤江的养殖基地扩大到年出栏土鸡2万余只、生猪100多头,年收入近10万余元,一跃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“鸡司令”和村民公认的脱贫户致富带头人。

武凤江以扶贫政策为依托,本着“人穷志不穷”的理念,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开创了脱贫致富新生活,实现了贫困户到致富能手的华丽转身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“脱贫先立志、致富靠自己”的重要意义,他奋斗的故事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村里其他贫困户,成为了新塘镇脱贫致富的典范人物。

责编:廖婷婷

来源:衡东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  下载APP